////////////////////////////////////////////////////////////////////////////////////////////////////////////////////////////////////////////////////////////////////////////////////////////////////////////////////////////////////////////////////////////////////
医药网4月7日讯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4月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实施《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引领中国制造升级;部署推进“互联网+流通”行动,促进降成本扩内需增就业;确定2016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让医改红利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会议确定的2016年深化医改重点:
一是将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由100个扩大到200个。开展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
二是在全国70%左右的地市开展分级诊疗试点,开展公立医院在职或退休主治以上医师到基层医疗机构执业或开设工作室试点。年底前使城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扩大到15%以上。力争全部三级医院、80%以上二级医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
三是健全补偿机制,新增试点城市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严控不合理检查检验费用。年内实现大病保险全覆盖,让更多大病患者减轻负担。
四是全面推进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建立药品出厂价格信息可追溯机制,推行从生产到流通和从流通到医疗机构各开一次发票的“两票制”,使中间环节加价透明化。患者可自主选择在医院或零售药店购药。建立常态短缺药品储备制度,增加艾滋病等特殊药物免费供给,加强医疗和药品质量监管。
五是完善基层医疗机构绩效工资制度,鼓励试点城市制订公立医院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办法,建立与岗位职责和业绩相联系的分配激励机制,凸显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
六是推进基本医保全国联网和异地就医结算。提高基本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补助标准。新增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7万名,其中儿科医师5000名。统筹推进各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和互联互通。
会议传递出医改三大重点:
1,两票制全面推广,药企底价将大曝光!
怀疑终于变成现实。从去年三明医改屡次接受新华社等央媒采访,到央视开始对三明做重点报道。2月23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内容很多,其中包括听取福建省三明市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情况汇报。
现在国务院常委会做出决定,两票制终于获得了全国推广。三明医改的负责人、三明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深化医改小组组长詹积富在去年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现在,福建、宁夏、新疆实施药品集中采购“两票制”政策,药品从出厂到配送企业再到医院,只开两次发票,减少了流通环节层层倒票加价,但由于只有个别省份实施,医药代表仍然可以通过跨省倒票洗钱,虚高的药价依然没有能真正挤掉。只有全国统一实施“两票制”,药价虚高、药品回扣问题才能真正遏制。现在两票制终于要开始全国推广了!
更为可怕的是,国务院还提到要建立药品出厂价格信息可追溯机制,这到底是要干什么?药品底价大曝光吗?税务系统发票大改革,会不会成为药品出厂价大曝光的助力?看到这里,笔者真是感觉国家在下一盘大棋,今年日子真是分外不好过啊。
东方高圣财务总监、首席风控官杨秀仁对赛柏蓝表示,国务院要追溯药品出厂价,现在营改增让高开营高开很难操作了,两票制大规模推广后,其核心是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费用,从而降低药价。这使得药企高开高返模式更加无法推行,药企中间回扣部分的票源难以解决,逼迫药企只能降价。减少中间价差。未来哪家企业可以有能力解决高开票源问题,将成为一种“核心竞争力”,但是风险也将巨大。
2,临床路径大面积推广:全面三级医院、70%以上二级医院推广。
临床路径管理,对于医院用药管理来说是放了大招,一旦确定了临床路径管理,基本上是确定了用药的范围,很多打擦边球药品要危险了。尤其是很多被定义为非治疗性用药、辅助用药,其前景堪忧。
3,处方外流:患者可自主选择在医院或零售药店购药。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医药分家是必然的趋势,但因国内因以药养医,医药分家直接影响医院收益,所以一直进展缓慢,国家的政策推进一直比较谨慎。
但是随着新医改的逐步推进,药品零加成政策实施,以及医疗服务费用的提高,医药分开开始在一些地方试点:
2015 年12 月,乌镇医院开出首张互联网医院的在线处方;2016 年2 月九州通发布公告,获批可开网售处方药试点。淄博市近期与新华制药、京东签署推动处方外流、处方药网售的项目。
北京市新发布医改政策中,提出要试点患者自主选择在医院药房还是药店买药,预计未来随着医疗服务费用的提高,医院医生收入得到阳光化,处方外流政策的阻力会逐渐减小,药品销售将逐步由医院向药店、医药电商分流。